-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自考资料 > 自考题库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练习题(专科)

人气: 作者: 某某有限公司 时间:2005-11-07
导读:

一、填空题

1、诗歌的集中性,表现在诗人的鲜明独特的有容量的_________的勾画中。

2、诗歌的高度集中总是体现在_________、形象、表现手法三个方面有机的统一上。

3、诗歌创作中想象的形成和表现通常有_________种。

4、诗歌创作中想象的形成和表现通常包括_________、类比、幻想。

5、所谓_________,是诗人创造的再现现实生活的艺术境界,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景物的完美融合。

6、诗歌的精炼,还应提到的是诗人特意建构的“空白”:_________。

7、诗歌语言上大致有以下两个特点:一,精炼,二,_________。

8、韵律美是个综合的概念,它主要由语言的声调、_________和节奏三种因素构成。

9、诗歌的建行可以把视觉间隔转化为_________,从而更好地显示诗的节奏。

10、从诗歌内容方面分类,可分为_________和叙事诗。

11、《凤凰涅盘》开头的小序作用有三,一,解释题意,二,_________,三,概括全诗内容。

12、《凤凰涅盘》选自诗集_________。

13、《凤凰涅盘》的第二章《凤歌》主要是对_________的批判和否定。

14、_________是《凤凰涅盘》的最后一章,也是全诗的重点和高潮。

15、《炉中煤》写于_________年1月。

16、《炉中煤》的主题已由副标题_________点出。

17、《炉中煤》中“年青的女郎”是“五四”时代_________的象征。

18、《 教我如何不想她》曾被著名语言音韵学家_________配谱,于是广泛传唱,流传中外。

19、《死水》全诗五节,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方正划一,做到了_________,具有“建筑的美。”

20、《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的作者是_________。

21、戴望舒是“_________诗派”的代表作家。

22、朱湘的《有忆》作于_________年5月。

23、“呵,漂泊之年岁,/带去我们之嬉笑,痛哭,/独余剩这伤痕。”出自《_________》。

24、臧克家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出版,得到了_________和闻一多等前辈作家、诗人的肯定。

25、《毒火》写于_________时期。

26、《大堰河——我的褓母》是一首带有_________性质的诗歌。

27、狭义的散文是指广义散文中所举各类文章相并列的一种通过_________来表情述志的文笔优美的短篇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28、在《秋夜》中,“瘦的诗人”指的是_________。

29、《藤野先生》最初发表于1926年12月出版的《_________》半月刊。

30、《乌蓬船》在艺术上的独到之处包括:一,舒展自如,娓娓而谈;二、_________。

31、冰心的那些婉约典雅的小诗,曾独步一时,被誉为_________。

32、朱自清的《背影》写于_________年。

33、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于_________年。

34、《钓台的春昼》中的“钓台”位于_________省内。

35、茅盾的《风景谈》由_________幅风景画面组成。

36、老舍是_________族人。

37、《藕与莼菜》是一篇_________散文。

38、《包身工》写于_________年代。

39、“芦柴棒”是《__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

40、在早期,小说作品的重心是动作性很强的情节,继而小说的重点由情节开始转向_________。

41、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_________、高潮、结局几个阶段。

42、《阿Q正传》中的《优胜记略》与《续优胜记略》集中刻画了阿Q的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43、《祝福》批判了封建社会政权、_________、族权、神权四大神索。

44、《春风沉醉的晚上》在叙述上采用的是第_________人称。

45、沈从文是_________族人。

46、“荷花”是《__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

47、《上元灯》、《将军的头》、《李师师》的作者是_________。

48、《断魂枪》乃是老舍未完成的作品《_________》中的一小块。

49、《为奴隶的母亲》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_________习俗的野蛮性和封建道德的虚伪性。

50、《荷花淀》的副标题是_________。

51、《在其香居茶馆里》善于见风使舵的“软硬人”是_________。

52、“金旺兄弟”是《_________》中的人物。

53、现代派戏剧千奇百怪的表现手法包括_________对话、自我分裂、变形夸张等。

54、《雷雨》属于_________戏剧观。

55、《日出》中塑造的“人妖似的软骨动物”是_________。

56、《桂林山水歌》在形式上采用了_________的形式。

57、《白玉苦瓜》的作者是_________。

58、《小草在歌唱》歌颂了_________烈士。

59、《碧螺春讯》是一曲_________的颂歌。

60、《菜园小记》写于_________年。

61、《东风第一枝》的作者是_________

62、《随想录》的作者是_________。

63、贾平凹的《入川小记》用_________这一意象来象征成都人。

64、当代文学领域在风格上经历了“从微笑到沉思”的女性作家是_________。

65、春桃是小说《__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

66、秦效强是《__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

67、樱子是《__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

68、《茶馆》写于_________年。

69、刘明是话剧__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

70、《桑树坪纪事》中_________这个人物是桑树坪黑暗王国的一线光阳。

二、单项选择题

1、_________,是诗歌的根本特征,并以此区别于小说、戏剧、散文等文学样式。
A、意境 B、意象 C、抒情 D、想象

2、诗人以社会或个人的愿望和理想为依据,调动并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在主观情意的支配下,通过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一种崭新的艺术境界,指的是
A、联想 B、类比 C、幻想 D、虚构

3、从诗歌_________方面分类,可以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和民歌。
A、内容 B、形式 C、篇幅 D、技巧

4、《凤凰涅盘》的_________,表现了凤凰自焚的决心,决心同旧中国、旧我彻底告别,勇敢地跳入火中。
A、《凰歌》 B、《凤凰同歌》 C、《凤凰更生歌》 D、《凤歌》

5、《凤凰涅盘》中的《凤歌》主要是从_________描绘了苦难的旧中国,诅咒了那个冷酷、黑暗的旧世界。
A、时间 B、历史 C、空间 D、现实

6、《炉中煤》艺术上的特色首先表现在通过_________创造鲜明生动的形象。
A、比喻 B、夸张 C、象征 D、拟人和拟物

7、宣明、知堂是_________的笔名。
A、林语堂 B、周作人 C、徐志摩 D、闻一多

8、《教我如何不想她》写于
A、巴黎 B、伦敦 C、东京 D、北京

9、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表彰了下面那两位作家,称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A、鲁迅、郭沫若 B、赵树理、孙犁 
C、艾青、夏衍 D、闻一多、朱自清

10、《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第_________次欧游归来时所写的一首诗。
A、一 B、二 C、三 D、四

11、《雨巷》写于_________。
A、1921年 B、1927年 C、1937年 D、1945年

12、“歌声,/像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像若干只女神的手,/一齐按着生命的键。/美妙的音流,/从绿树的云间,/从蓝天的海上,/汇成了活泼自由的一潭。”使用了_________手法。
A、博喻 B、比喻 C、通感 D、拟人

13、《故乡》主要是通过_________写自己与两小无猜的童年女友的往事的。
A、意识流 B、荒诞 C、梦境和回忆 D、幻觉

14、《归来的歌》的作者是_________。
A、冰心 B、流沙河 C、艾青 D、巴金

15、狭义散文根据内容和表现方式的侧重点的不同可分为
A、议论文与杂文
B、报告文学与传记文学
C、抒情散文与叙事散文
D、随笔与回忆录

16、《秋夜》中的“小青虫”指的是
A、黑暗的附属物
B、易于伤感的作家
C、轻于牺牲的革命青年
D、软弱的青年

17、《藤野先生》的开头说“东京无非是这样”,表达了鲁迅对_________的不满。
A、日本军国主义
B、清朝政府
C、东京的风景
D、清国留学生

18、冰心的《笑》一共写了_________个笑容。
A、一 B、两 C、三 D、五

19、“在当时的作家中,有的从旧垒中来,往往有陈腐气,有的从外国来,往往有太多的洋气……朱先生则不然,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这是_________对朱自清的评价。
A、李广田 B、周作人 C、郁达夫 D、茅盾

20、下面哪篇作品倾诉了作者憎恶现实但又无力济世的痛苦?
A、《秋夜》 B、《灯》 C、《背影》 D、《荷塘月色》

21、《钓台的春昼》写于_________年。
A、1930 B、1931 C、1932 D、1945

22、《风景谈》写于_________
A、大革命时期
B、抗战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六十年代

23、巴金的《灯》写于_________
A、大革命时期
B、抗战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六十年代

24、《五月的青岛》写于
A、20年代 B、30年代 C、40年代 D、50年代

25、在小说中,_________是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展开的背景和具体场所。
A、环境 B、场景 C、社会环境 D、自然环境

26、《阿Q正传》的写作背景是_________
A、辛亥革命时期
B、“三·一八”惨案之后
C、张勋复辟时期
D、“五四”时期

27、《春风沉醉的晚上》是一篇具有_________色彩的小说。
A、象征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自然主义

28、《萧萧》是一篇_________题材的小说。
A、农村 B、乡土 C、少数民族 D、情感

29、《春蚕》的写作背景是
A、“三·一八”事变后
B、“九·一八”事变后
C、“一二八”事变后
D、“五四”时期

30、“新感觉派”主要活跃于_________年代的上海。
A、20 B、30 C、40 D、80

31、《华威先生》的写作背景是
A、大革命时期
B、抗战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皖南事变时期

32、按题材的内容分,戏剧可分为
A、历史戏、现代戏、传统戏
B、话剧、歌剧、戏曲、舞剧
C、独幕剧、多幕剧
D、动作剧、情感剧

33、《上海屋檐下》一共写了_________家人家的生活。
A、三 B、四 C、五 D、六

34、流沙河的《草木篇》发表于
A、 40年代 B、 50年代 C、60年代 D、80年代

35、《祝酒歌》写于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36、《周总理,你在哪里》在语言表达上采用了_________手法。
A、夸张 B、排比 C、比喻 D、反复

37、《致橡树》以木棉的两个假定性前提下的_________个否定性判断,来反衬自己对爱情的看法。
A、三 B、四 C、五 D、六

38、《双桅船》通篇采用的是_________手法。
A、比喻 B、象征性 C、虚构 D、白描

39、《大雁情》中的故事发生在_________植物园。
A、西安 B、南京 C、广州 D、青海

40、《班主任》发表于_________年。
A、1976 B、1977 C、1978 D、1979

41、《春之声》反映的是哪一年春节的事?
A、1979 B、1978 C、1980 D、1977

42、《围墙》中“守旧派”的代表人物是
A、吴所长 B、黄达泉 C、朱舟 D、何如锦

三、解释题

1、一切的一,/一的一切,/更生了。(《凤凰涅盘》)

2、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再别康桥》)。

3、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大堰河——我的褓母》)

4、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秋夜》)

5、我曾苦恼,/我曾惆怅,/专制下,吓破过胆子,/风暴里,迷失过方向!(《小草在歌唱》)

6、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远和近》)

7、岳之峰咬了一口上火车前买的柿饼,细细地咀嚼儿时的甜香。辣味总是一下子就能尝到,甜味却埋得很深很深。要有耐心,要有善意,要有经验,要知觉灵敏。(《春之声》)

8、他的经历又和村上大多数人一样,既不特别,又是别人一目了然的,讲起来无非是“小时候娘常打我的屁股,爹倒不凶”“也算上了四年学,早忘光了”“三九年大旱。断了河底,大家捉鱼吃”“四九年改朝换代,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成亲以后,养了一个儿子,一个小女”……索然无味,等于不说。(《陈奂生上城》)

四、论述题

1、《凤凰涅盘》中《群马歌》的插入有何意义?

2、《再别康桥》的艺术特点。

3、《雨巷》的艺术特色。

4、在《藤野先生》中鲁迅为什么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名?

5、分析《阿Q正传》的艺术风格。

6、分析老通宝的性格特点。

7、分析《荷花淀》中水生嫂的形象。

8、《雷雨》第一幕的艺术特色。

9、《桂林山水歌》的写景特色。

10、《社稷坛抒情》的艺术特点。

11、《陈奂生上城》的艺术特点。

12、分析《桑树坪纪事》中的李金斗形象。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艺术形象 2、取材 3、三 4、联想
5、意境 6、艺术上的跳跃与省略
7、韵律美 8、押韵 9、听觉间隔
10、抒情诗 11、交代故事来源 12、《女神》
13、旧中国和现存秩序 14、《凤凰更生歌》 15、1920
16、眷念祖国的情绪 17、祖国 18、赵元任
19、节的匀称,句的均齐 20、徐志摩 21、现代
22、1925年 23、故乡 24、茅盾 25、抗战
26、自传 27、记人叙事、写景咏物
28、当时富有同情心,对未来怀着希望,但易于伤感,尚未找到革命斗争道路的作家
29、莽原 30、平和冲淡,恬恬淡远 31、冰心体 
32、1925 33、1927 34、浙江 35、六
36、满 37、抒情 38、30 39、包身工
40、人本身 41、发展 42、精神胜利法
43、夫权 44、一 45、苗 46、春蚕 
47、施蛰存 48、二拳师 49、典妻
50、白洋淀纪事之二 51、方治国 52、小二黑结婚
53、人鬼 54、写实 55、胡四 56、信天游 
57、余光中 58、张志新 59、劳动 60、1961
61、杨朔 62、巴金 63、竹 64、茹志鹃
65、赖大娘 66、雨网 67、永远的蝴蝶
68、1957 69、约会 70、彩芳

二、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B 5、C 6、D 7、B 8、B 9、D
10、B 11、B 12、C 13、C 14、C 15、C 16、C 17、D 18、C
19、A 20、D 21、C 22、B 23、 B 24、B 25、A 26、A 27、B
28、B 29、C 30、B 31、B 32、A 33、B 34、B 35、B 36、D
37、D 38、B 39、A 40、B 41、C 42、B

三、解释题

1、“一切的一”指的是整体中的每个局部,“一的一切”指的是每个局部的全部,它们统统获得了更生。

2、诗的最后一节与开头一节呼应,但诗句中换了几个词,“轻轻的”换成“悄悄的”,“作别西天的云彩”换成“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样就在原来轻柔的感情里,抹上一层淡淡的哀愁的色彩,真切地抒写出诗人对康桥缠绵眷恋和依依惜别的感伤情怀。

3、诗的开头讲“我”是地主的儿子,大堰河是“我”的褓母,这里则直接说“我”就是大堰河的儿子,表明诗人已放弃了原有的地主阶级的立场,完全投身到劳动人民的怀抱。

4、“她”是对小粉红花的拟人化,她“瑟缩地做梦”,说明对未来并未失去希望。“瘦的诗人”指富有同情心,易于伤感,尚未找到革命斗争道路的作家。她对小粉红花的遭遇深表同情。“她”的一笑,表明她相信光明和温暖是要到来的,但仍然处于消极的等待之中。

5、这里诗人毫不隐讳地剖露了自己的灵魂,一方面以自己的麻木、动摇和怯弱,与烈士的清醒、坚定和果敢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突出烈士的真善美。另一方面,这种无情的自我批判,也起着发人深省的作用。

6、诗人透过表象揭示了一种心理距离的远和近。人与人,虽然近在飓尺,但心理却存在各种隔膜与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人与大自然却能沟通感情,觉得亲近、融洽。

7、这里写的是岳之峰对现实生活已经出现转机的感受和体会。长期的极左路线给人的感受是辣的、痛苦的,一下子就能感觉到,而刚刚实施的党的富民政策给人们带来的甜的感受“埋得很深”需要有耐心、经验并且知觉灵敏,才能感受到。

9、这段话一方面刻画了陈奂生精神世界的苍白、萎缩,另一方面又巧妙地交代了陈奂生既往的简陋而贫困的人生历史。

四、论述题

1、首先,是借此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丑类加以否定、批判和鞭挞,形象地刻画了不同阶级的人们对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所持的不同态度。其次,用群鸟形象与凤凰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显示出美与丑、崇高与卑劣的对立,暗示当时社会上存在的矛盾与斗争。第三,群鸟的出现也说明在新中国诞生之前,会有一段黑暗的时间,各种丑类将会猖撅一时。

2、一,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二,构思新颖,意境深邃。三,语言明白如话,紊回着优美的音乐旋律。[阐述,略]

3、一,《雨巷》全诗所构成的是一个富有浓重的象征色彩的意境。二,运用象征手法抒情。三、具有回荡的旋律和流扬的节奏。[阐述,略]

4、“日暮里”,作者一直记得“这名目”,正切合了他“风雨如磐暗故园”忧怀祖国命运的心境。至于记得 “水户”,因为“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鲁迅一直很崇拜他的人格。这里写“日暮里”与“水户”,正表现了作者高度的爱国精神和坚贞不渝的气节。

5、一、外冷内热。二,以讽抒情。三,报喜实悲。 [阐述。略]

6、一,老通宝是一个质朴、善良、勤俭、忠厚而又没有觉醒的老一代农民的典型。二,在他身上有着自发的反帝意识。三,但他尚未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思想上因袭着沉重的封建重负,保守、固执、迷信,恪守着“安分守己”的处世哲学。四,这一形象概括了丰富的社会和历史内容,形象地告诉人们老通宝的道路不是当时农民的真正出路。[阐述,略]

7、一,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劳动妇女,勤劳、善良、纯朴。二,她是一位生长在中华古老土地上的贤妻良母。三,她是在抗日战争中党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代英雄儿女,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阐述,略]

8、一,善于依据人物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精心组织戏剧冲突。二,擅长运用个性化的语言。[阐述,略]

9、一,不像一般山水诗那样,多取一景一物进行描写,借景抒情,而是注重以情驭景。二,所注重的不是具体景物的描写,而是重在传神。三,以战士的激情去提炼桂林山水整体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神韵,立意深,诗情浓。[阐述,略]

10、一,题材广阔,知识丰富。二,丰富而奇特的联想。三,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阐述,略]

11、一,在叙述上采用全知观点。二,在基调上追求喜剧效果。三,巧妙地将笔下人物进入所设计的典型环境中去作即兴式的表演。[阐述,略]

12、一,他是以桑树坪群众领袖和普通个体这双重身份出现在戏剧场面中的。二,在他身上闪现着几千年来农民赖以繁衍生存的勤劳、智慧和韧性。三,他身上散发着几千年来狭隘、愚昧、残酷等民族的劣根性以及封建宗法、伦理、道德的思想意识。[阐述,略]

责任编辑:小编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